2009-08-30 工商時報 【陳怡均】
 兩年前當杜拜世界集團(Dubai World)表示將投資2.3億美元發展盧安達觀光業時,盧安達官員無不感到歡欣鼓舞。

 當時杜拜世界所規劃的眾多計畫案中,還包括打造一座佔地廣大的豪華飯店,並設有完整18洞球道的高爾夫球場,還擬於東北方、遍布象群和水牛群聚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Akagera National Park)建造一座生態度假村。

 盧安達總統卡加美(Paul Kagame)曾於首都吉佳利(Kigali)辦公室接受訪問時即表示,來自杜拜的資金實為盧安達致力拉攏的眾多投資之一,期盼透過加重私人投資的比例,藉此降低該國對於金援的依賴。

 然而就在上個月,受累於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杜拜世界資金吃緊,原本雄心萬丈的投資計畫卻見縮手。杜拜世界表示,原本擬於盧安達進行的8項計畫,只有兩項將會持續。

 資金枯竭 投資計畫多遭擱置

 盧安達發展委員會高層阿卡曼(Clare Akamanzi)表示,像杜拜世界縮手投資這類案例,確實已衝擊到盧安達政府期盼提升人民生活水準的努力。

 當信貸危機自2008年9月引爆以來,許多專家原本認為,非洲可望在這場由歐美金融系統引發的風暴中逃過一劫,因為非洲銀行與全球次貸市場中幾乎沒有資產連結。不過,近來逐漸發覺非洲無法置身在這場暴風圈外,據世界銀行預估,今年非洲經濟成長率將平均僅成長3%,反觀2004-2008年的平均年成長率約達6%的水準。

 據非洲開發銀行調查,隨著資金逐漸枯竭,許多投資計畫不是遭到擱置,就是面臨被迫取消的命運。突尼西亞一項由英國瓦斯(British Gas)和突尼西亞國有石油公司ETAP合作的計畫,也在融資未能到位的情況下最終告吹。在剛果,原本預期今年將有24億美元的海外投資,如今預估僅剩約6億美元。

 海外直接投資大縮水

 目前整個非洲大陸海外直接投資額無法得知,不過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海外直接投資額可能由2008年的約300億美元,在2009年縮水約18%。

 非洲開發銀行研發部主任恩迪庫馬納(Leonce Ndikumana)表示,投資額的減少將降低非洲政府籌措保健、教育、基礎建設、營養等方案的能力。

 和非洲開發銀行一樣,許多機構已開始採取行動遏止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衝擊,但部分人士擔憂這些努力只怕成效有限,世銀近期曾表示,就連國際金融機構本身也都無法應付投注於新興國家的資金和投資缺口。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預估,私人投資流入非洲國家的資金,可能已超越國際援助金額。賴比瑞亞駐美國大使,也是前財政部長的巴恩斯(M. Nathaniel Barnes)表示,海外援助對於非洲來說依然相當重要,不過通常這些都著重於人道救援,例如提供食物、庇護和醫療方面的資源,反觀海外投資計畫則提供了長遠且具穩定性的成長力。

 巴恩斯指出,「相較於慈善機構,我倒寧願選擇像耐吉(Nike)這樣的企業,因為擁有這樣的的企業夥伴,意謂著帶來工作機會和經濟成長,這些都是無法自海外援助中取得的。」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將海外投資視為解決非洲問題的萬靈丹,來自賴比瑞亞、負責華盛頓刊物「外交政策聚焦」的共同主管伍茲(Emira Woods)表示,雖然他認同海外投資可望帶來持續性的成長,但不一定能夠嘉惠當地人民,像是奈及利亞和安哥拉兩個接收投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多數的人民仍然生活在貧困當中。

 私人投資仍持續湧入

 伍茲說,這些國家大多數的海外直接投資金額,仍多在於取得當地自然資源的產業例如石油、天然氣、金屬而並非基礎建設,所取得的物產都運上船隻和飛機送至其他國家,當地人根本就沒有真正受惠,實在很難找到海外直接投資的計畫,能帶動實質且具體發展的案例。

 金融危機重擊全球之際,私人投資者已開始注意到這塊經濟貧窮、資源豐富的非洲大陸。

 據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CTAD)調查,逾530億美元的海外直接投資在2007年流入非洲,遠遠高於2000年的90億美元,估計2008年這項數據突破720萬美元。另據聯合國報告顯示,投資於非洲的資金報酬率在2006年和2007年在所有開發中地區中居冠。

 Sithe和私人國際開發機構Aga Khan Group合力在烏干達的金賈(Jinja)打造一個造價8.6億美元的水力發電大壩。此為非洲最大的基礎建設計畫、也是最大私人海外投資之一。烏干達政府期盼能藉此改善阻礙該國經濟發展的缺電問題。

 這項建造水壩的計畫係非洲需要海外投資的最佳範例,不僅僅必須僱用當地工人進行建造,也因著相關服務業需求的興起,帶動了數百個其他的工作機會。

 舉例來說,金賈如今每到午休時間,工人們就會趕忙前往小商店中購買所需物品,這些由當地商人倉促用木板臨時搭造的店面,供應工人們三明治、飲料以及電話卡。

 在此之前,住在大壩附近的居民過著捉山羊、捕鱸魚、種植玉米芒果等作物的生活,就像長久以來他們的祖先一樣,然而現在,當地聚集了1,000名來自金賈和附近地區的人們,主要從事水壩建造工作,其他人還包括貨車司機、聯繫人員和一些低階經理們。

 許多位居管理職的人員皆為本地烏干達人。擔任副建築經理的烏干達人凱魯(Kenneth Kheru)表示,這些建設案的好處在於提供當地員工所需的技能,也因此日後當其他集團前來投資時,則不需要再訓練人力,因為當地人力早已就緒。

 即便有民眾必須要因建造水壩而搬遷,然而他們也可以擁有新的房屋、供水、較好的學校以及健全的設施,例如部分當地人民過去住在泥屋中,如今已搬至較堅固的磚造房屋。

 開發引發環保人士憂慮

 對這個目前僅有5%家庭擁有電力的國家而言,未來水壩建成,將供應烏干達迫切需求的電力。

 不過這些計畫也同時引發不少的反對聲浪,烏干達環保團體國家專業環保人士協會成員穆拉穆里表示,水壩不會為烏干達多數人民帶來電力,還會造成維多利亞湖(Victoria Lake)更多水量流失。這座湖泊為尼羅河上游水源之一,近年來水位不斷地下降,引發環保人士憂慮。

 儘管經濟情況黯淡,但部分投資者仍然對於非洲抱持樂觀看法,華盛頓私募基金公司新興資本夥伴(Emerging Capital Partners),先前投資逾260億美元買下兩家北非建設公司股權,在今年春另收購一家摩洛哥委外和客服業者的少數股權,並且投資4,700萬美元在象牙海岸的一家保險公司。

 總計新興資本夥伴共投入在非洲大陸高達16億美元,該公司執行長吉比安(Thomas R. Gibian)認為非洲的投資氛圍仍良好,「我們尋求的是長期的發展,金融危機並不會讓我們自好的投資商機中卻步。」

 據非洲投資者雜誌調查,在今年2~3月期間,共計有128億美元的海外投資額流入非洲,即便當時正值金融情勢持續惡化之際。

 中國也同樣為非洲主要投資者和貿易夥伴,投資動作亦持續不息,中非發展基金在非洲已投入近4億美元資金,並表示有意於11月前再加碼20億美元。此外,非洲本地集團也繼續挹資發展多項計畫中,範圍從電信到最新石油領域皆有。

 在中國的投資額以及像是吉比安這類美國私人投資者的樂觀態度加持下,多方人士認為非洲可望走出這場金融危機,同時全球市場復甦時,可望在吸引外資方面取得更好的立足點。(原文刊於國際先驅論壇報,陳怡均摘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