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 2009/11/12 11:44

可不可以買的問題不大,最重要的是:你需要這個工具或商品,在你的投資理財規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為心態決定目的,目的導引出相對應的工具,而用對了工具,就能得出最初所希望的結果。就這麼簡單!

 

這世上,似乎每個人都拿成功,當作一生中努力的終極目標。儘管「成功」的定義多樣,其中一項最重要的關鍵,恐怕在最開始的「心態」是什麼?也就是說,如果最初的心態與最終的結果是「麻吉(match)」的,雖不一定是100%,但也離成功不遠了。

 

話說前幾天,與朋友約在一家連鎖咖啡店碰面。由於時間很晚了,接近打佯的時間。咖啡店裡只剩下兩桌客人,以及忙著打掃而準備下班的店員。所以,另一桌的討論聲音,相對起來就變大了許多。

 

不在意中,筆者依稀聽到其中一人說道:我向客戶推銷一張200萬元的保單,結果他居然跟我說:「20年後,我拿到的200萬元根本不值錢,叫我怎麼買得下去」?他說的也是事實,讓我不知該如何說服他?

 

聽到這一番話,筆者首先覺得這位客戶「懂得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來看『時間價值』之事,感到佩服;但隨之而來的,是對這位客戶「購買保險的心態」感到好奇。

 

以上業務員與客戶間的對話,可以有以下幾種假設情況:

 

情況一、客戶及業務員都不知道保障不足,但業務員只想賣儲蓄險。

情況二、客戶不知道自己保障不足,但業務員知道,卻只想賣儲蓄險。

情況三、客戶知道自己保障仍有不足,但業務員卻只想賣他儲蓄險。

情況四、客戶不管自己保障不足,心裡只想投資儲蓄的問題,只是剛好碰到業務員向他推銷,卻發現儲蓄險抗通膨的能力並不如預期。

 

以上類似「雞同鴨講」的情況,不只發生在保險業務員及客戶之間。過去,總有許多朋友在面臨各式各樣金融商品推銷之際,都會問筆者同樣一句話:「這個商品可以買嗎」?

 

而筆者的一貫答便是:「你想買的理由是什麼」?簡單來說,心態不對,就算這個金融工具或商品再怎麼天下無敵,恐怕都是不適合,而且可能會在未來的投資理財結果中出現閃失。

 

事實上,除了投保之外,其他所有與投資理財相關之事,例如銀行推出的各種高利率外幣定存、連動債商品、固定收益型基金、投資型保單…等,都需要先經過「心態正確」標準的檢驗。

 

心態正確為什麼重要?因為首先,就算達不到所預期的報酬,也不會有怨言;其次,不會在未來某一天,因為突然發現「自己買錯了東西」而後悔再三;再者,不會因為信心不足而心生動搖,旁人隨便的一句話,就讓自己平白錯失良機,或是頻繁進出的手續費。

 

第四,不會老是將關注或衡量得失的焦點,擺在投資報酬率的高低上,進而忽略了風險或是自己最初的目標上;第五,更能清楚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投資理財工具所代表的意義,以及是否切合自己的需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避免業務員的「錯誤行銷」。

 

在心態正確之下,如果客戶在意的只是風險,而不是投資收益,他就能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的並不是「身故保障少得可憐,同時投資報酬率也敵不過銀行定存的200萬元儲蓄險」,而是「保費更便宜,卻可以換得更高保障的保單」。

 

又例如外幣計價的投資工具,如果客戶是以分散風險的角度,或是有實際外幣的需求出發,同時又有相當龐大的閒置資金,在整體投資組合中加上一部分,也是很自然的道理。

 

再像是固定收益型商品,儘管投資報酬率極低,但也有保本及低風險的優點,如果投資人的理財目標將屆,不求獲利,只願保本,就沒什麼太大的理由,不將部分資金擺在這些商品上…。

 

所以,可不可以買的問題不大,但最重要的是:投資人需要這個工具或商品,在個人的投資理財規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為心態決定目的,目的導引出相對應的工具,而用對了工具,就能得出最初所希望的結果。就這麼簡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