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2 旺報 【記者許家綸/採訪報導】

 大陸醫藥業的商機在2015年可望達到3兆元人民幣,以每年20%的成長率來看,至2020年更是有機會達到6兆元人民幣,超過電子業的產值。未來10年是大陸醫改最重要的時期,台商應該要利用本身優勢,切入大陸適合的價值鏈,掌握這項商機。 

 大陸將在3年內,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進行醫改政策,國內外廠商都摩拳擦掌,準備爭食這塊市場大餅。剛結束的大陸兩會,中共總理溫家寶也針對醫療改革提出5個方向。兩岸生技醫療產業結盟也可望排進第5次江陳會談判的議題中。在政策面上,大陸醫療產業持續不斷傳出利多。 

 利多激勵了大陸醫療板塊的股價,西藥及中藥股指標一年來各漲108%及134%。但不管是業內人士、學界人士或是法人都一致認為,整個生技醫療產業的長多還只是剛開始。 

 陸醫療產業 5年翻一番 

 從商機來看,德盛安聯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大陸醫療產業市場目前占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左右,台灣不到10%,美國則高達16至17%;每人每年的醫療支出上,大陸只有90美元,但美國將近7千美元。 

 他預計到2020年,大陸醫療支出在GDP的占比可以成長到8%,達到一般已開發國家的水準。再考慮GDP每年成長6%以上、人均所得提高、醫藥補貼的種種乘數效應下,未來的成長力道驚人。估計光是醫藥業的商機在2015年就達3兆元人民幣,將成為支柱型產業,2020年可達6兆元人民幣,超過電子業。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執行長賴博雄說,若以目前大陸用藥支出達醫保的45%,約730億美元來計算,整個大陸醫藥需求就有1.1兆元人民幣。若再加上耗材、醫檢設備、健康食品等,整個規模就已超過1.5兆元人民幣,以每年20%的成長率來看,不到5年就會翻一番,至2020年更是有機會超過9兆元人民幣。 

 相較台灣醫藥產業只有3至5%的成長,耗材大約12%的成長來比較,大陸醫療市場商機無限。東洋藥品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只要能切入對的地方,在大陸就算躺著做都會賺。但由於大陸過去制度不健全,加上文化上的差異,及對本土企業的保護,常讓台商申請相關證件及許可都蹉跎多時,導致不少台灣人最後都鎩羽而歸。 

 醫材設備 最先受惠醫改

 

 德盛安聯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認為,看生技產業最重要的就是法規面,因為生技醫療是把科學實驗變成商品,而且牽扯到生命,因此無論哪一個國家,限制規範都會很嚴格。生技醫療企業也沒有犯錯的空間,通常出一次錯,就會在市場上消失。

 

 保德信投信則表示,目前大陸13億人口中,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未得到醫療給付,因此醫改目標要在2011年把醫療覆蓋率提高到90%,這將會造成醫療產業的大變動,首先光是要建設基礎的醫療衛生機構(鄉鎮的衛生所),以及備齊診療設備,如X光機、血壓計、耗材等,就會讓相關廠商受惠。但可預見的是大陸本土企業受到的待遇會優於外商,因此台灣企業應該從中高階產品切入。另外,大陸管制藥品及藥價,若廠商生產的藥物可以被納入基礎藥物目錄中,更是獲利成長大補丸。 

 大陸醫療耗材 年成長25% 

 太平洋醫材副總經理李家茂估算,全球醫療耗材一年的商機約有1千多億美元,大陸今年約有200億元人民幣,成長力道達25%,而且大陸每千人可使用的病床只有3張,遠低於台灣的6至7張,還有倍數以上的成長。因此只要台商能積極、做有把握的市場,並且能時常開發新品或改良產品、效率等,要賺錢並不難。 

 太平洋醫材生產密閉式抽痰管、傷口引流器等醫療耗材,大陸1月出貨是去年度的2成,成長力道極快,預估今年會保持5成以上的成長。年底在大陸會增加到20家代理商,主要在人口多的地方做布局。 

 李家茂指出,大陸醫保增加納保人數,會提高素質好的產品使用率,讓品質不穩定的鄉鎮小企業加速淘汰,且大陸不像台灣單純用價格來決定是否要採購,所以像太醫這類可以幫國際大廠代工,自有品牌產品價格略低,在大陸就極有競爭力。 

 掌握醫療通路 手握金流 

 在藥品市場方面,大陸藥物必須要透過分銷公司或是通路商才能賣到醫院,經過大中小分銷商層層獲利之下,醫院買到的是昂貴的藥品,也造成了「看病貴」的現況。因此大陸計畫未來醫院採用招標機制,有可能以省為單位來採購藥物。但能掌握藥品通路的公司,獲利絕對有保障,如國藥控股這類國企。 

 台商宜登陸 設專科醫院 

 傅子平曾去過大陸的中美聯合醫院,那是給在上海工作的外國人看病的地方,設備及服務自然具國際水準,而隔壁就是當地的公立醫院,消毒水味道非常重,即使沒生病的人進去都不舒服。 

 現在大陸人收入上升,看病水準也逐漸提高,賴博雄認為,台灣人要去設綜合醫院仍不容易,但適合走專科醫院,例如眼科、皮膚科、醫學美容、牙科等,不在醫保涵蓋的範圍之內的科目。至於藥廠,則最好事先設廠,並且跟當地人合作,才能比較快拿到藥證;生技公司適合發展蛋白質藥物及學名藥等。 

 林榮錦認為,醫改10年很快就過去,台商應該要利用當地的優勢,切入適合價值鏈,若老想著要把市場及利潤通吃,在大陸的生醫產業是行不通的。 

 台商競爭力 在臨床實驗 

 大陸臨床實驗可找到的病患多,生策會會長陳維昭認為,臨床合作將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兩岸可以共同設臨床實驗中心,並且使用美國FDA或歐盟PIC/S的標準。 

 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進一步分析,國際大廠目前在日本設臨床實驗中心,成本相對昂貴,大陸的臨床實驗快又便宜,可是令人不安心,台灣則介於中間,且採用國際級標準,若兩岸能互相認證,已有國際大廠表明將把亞洲區的臨床實驗中心改設在台灣。所以不只兩岸關心生醫產業交流進度,就連國際大廠也在密切注意兩岸醫療合作的趨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