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0-08-19 22:00:31 

這段時間,經濟學家熱衷擔憂美國出現通貨緊縮。時常可聽見,將美國比喻成下個日本、即將出現「失落的十年」,或甚至國家已處於這樣的階段。

不過,通縮威脅也不容輕易忽視。確實有大量令人擔憂的跡象,指向通縮:例如美國就業市場的復甦速度緩慢,不足以鼓勵消費者支出;房市也依舊停滯;聯準會 (Fed) 似乎竭盡所能,將短期及長期利率在可預見的將來,雙雙維持在低點。

然而《CNNMoney》報導,部分學家指出,日本與美國之間有個重要差別,不可忽略。這可讓美國不會跌落長期通縮漩渦:即人口結構不同。

簡言之,美國不會像日本一樣,在其“失落的十年”間,面臨相當大比例的人口正在老化並步入退休。根據蒙特婁券商 Brockhouse Cooper 研究,在 1990-2008 年間,日本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幾乎增加一倍;同一時間,美國的年長人口比例幾乎維持相同。

因此在美國,即便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老化,許多人即將退休,但整體人口成長卻未停止上升,多虧高生育率及移民增加。這相當重要,因為較年輕的人口,消費意願較高。

另一方面,政府必須採取怎樣的行動,來支持老化的人口,也是一大課題。若國內退休人口的比例較高,將為財政預算帶來較大的壓力,可能使通縮壓力升高,經濟更傾向疲軟。

洛杉磯資金管理公司 Payden & Rygel 首席經濟學家 Tom Higgins 便指出,目前日本平均每位退休人口,只由 2.9 名勞工扶養;但美國每位退休人口,卻有 5 名勞工共同負擔扶養。

Higgins 表示,光是這點就可判斷,說美國正朝其“失落的十年”邁進,是「過度簡化的概括看法」。只是因為美國跟日本,同樣都經歷資產泡沫化後經濟慘澹下滑。

有的分析師還指出,美國與日本之間的不同情況,不僅限於人口結構。如今,美國金融業似乎已從災難邊緣逐漸復原,也是另個重要差異。

BMO Capital Markets 駐芝加哥全球貨幣及公共政策策略師 Andrew Busch 便表示,美國聯準會 (Fed) 比 1990 年代的日本央行,更早採取行動救市,且規模龐大。如今美國銀行業不像當時的日本銀行,如同行尸走肉。

美國大部分主要銀行,現在都已恢復獲利,且幾乎所有都已償還向政府問題資產援助方案 (TARP) 所申請的紓困金援。當然,這不一定代表這些銀行已完全恢復健康,但至少已不是一年半前的殭屍狀態。

因此 Busch 認為,即使通貨緊縮是略微令人擔憂的美國經濟問題之一,但不應是目前這樣的恐慌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