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6  【經濟日報╱記者/黃俊苔】
 
投資個案

蘇小姐認為買東西一定要買最好的,不僅是買名牌包如此,投資理財也是這樣的道理,平常花了不少時間閱讀與收集相關資訊。

她認為海外市場投資機會不錯,民國96年1月底開始購買海外基金,並有長期投資的打算,共買進全球債券、全球股票、拉丁美洲股票、東歐股票、以及天然資源股票等五種基金類型,並只買進當時績效第一名的基金。

她也明白新興市場風險高,購買的部位較少,主要買進全球債與全球股票型基金,但過去一年卻仍虧損33%,令她無法接受。

解讀問題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資深副理梁珮羚表示,核心基金的全球債券型基金與全球股票型基金占76%,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比重24%,顯示蘇小姐在股債配置上頗為穩健。不過在挑選基金投資標的上,蘇小姐將單年度基金績效第一名基金列為唯一的篩選標準,可能就落入了「迷信第一名」的迷思。

專家建議

梁珮羚表示,基金投資講究時間的考驗,不是光靠單年績效就能夠評斷一檔基金的優劣。她舉例,過去一年在金融海嘯襲擊下,即使第一名基金跌幅可能也在三成以上,但這並不是經理人操作的問題。

她建議,蘇小姐在解讀基金績效與績效排行榜的時候,應該考量短、中、長期的績效表現,短期績效很可能是「押對寶」的幸運使然,與其看短期績效冠軍,不如看「基金排名的穩定度」,各期間都表現穩定的基金,可代表經理人選股方向較能夠跟隨市場主流,對於想要長期持有的投資人會是較好的選擇。

此外,一個景氣循環通常歷時五至七年,真正好的基金是能夠經過整個景氣循環之後,依舊能夠呈現穩定上揚的投資績效,因此建議可選擇成立時間較為長的基金,有歷史績效表現的軌跡可循。

俗話說「疾風知勁草」,對於挑選基金也一樣,在多頭時績效好,基金經理人不見得是有真本事,要分辨操盤實力,除觀察基金在多頭時期的表現,最好也留意基金在空頭時候的績效,是不是能夠比大盤指數或同類型基金抗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