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 2009/05/07 12:51
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這輩子相當重要的功課,但是相對地,唯有用對方法,功課才能做得快又好。期待每一位理財大眾在為錢所苦,總覺得財富不多之際,或許可以坐下來仔細思索一下:並非所有的理財問題,單單靠投資一招就可以全數解決。

前幾天在某中醫院院長的專訪中,他向筆者抱怨了中醫在西醫獨尊的台灣社會,並不受到基本的重視。每次只要民眾吃了黑心藥受害,就急著把罪過算在中醫的頭上。

不過,在這些新聞背後的事實卻是:這些民眾吃的雖然都是「中藥」,但多數都是不合格的雜牌醫生(沒有執照的中醫師)所開的藥方,或甚至只是街坊鄰居所口耳推薦的「祖傳秘方」。

其次,如果仔細深究這些民眾所吃的中藥成份卻會發現,他們吃的不過是「掛著中藥羊頭,卻賣著西藥成份的狗肉」而已。為什麼?因為這些出問題的中藥裡,最常出現的卻是西藥成份,像是具有極強抗發炎、消腫及止痛效果的類固醇(學名叫做「腎上腺皮質素」),便是其中一例。

當然,做為急症上的治療,類固醇絕對有它不可取代的功效。只不過,旦凡世間事物,有一利必有一害。類固醇縱然有救人治病第一功,卻也會因為用藥量及使用期間長短,產生大小不同的副作用。

所有報告說類固醇的副作用,大約有:(1)中樞神經系統-精神異常、假性腦瘤;(2)眼睛-青光眼、白內障;(3)骨骼肌肉系統-骨質疏鬆症、骨缺血性壞死、肌肉病變;(4)免疫系統-免疫抑制、容易感染;(5)內分泌系統-失調;(6)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生長遲滯、腸穿孔;(7)代謝方面-高血糖、脂肪分佈異常、胰臟炎;(8)心臟血管系統-高血壓、高血脂、鈉滯留、水腫、低血鉀鹼血症、脂肪肝;(9)過敏反應-抑制纖維母細胞;(10)局部-抑制傷口修復;(11)皮下組織萎縮等。

正因為這些副作用,尋常一般合格西醫,也是不會輕易開給病人劑量大的類固醇給病,讓他們長期使用,更何況是強調「對症下藥」,根據每一個人體質不同而開藥的合格中醫師。

所以,似乎只有在深究這些新聞事件背後的問題核心時,才會發現這社會裡,就算是精英團體,也一樣會發生「在未看清事實時,就做出極度簡化的價值判斷」的荒謬。結果是:順利地將中醫及中藥與「不安心」間劃上等號,但民眾吃藥的安全卻依然堪慮。

當精英中的精英在看待醫療問題時,都不免出現謬誤時,平常人在看待普羅大眾都會遇到的投資理財事上,似乎也很難一眼看出問題的核心,自然就很難透過正確的策略規劃來解決。這也難怪理財顧問在民眾心目中,一直建立不起良好的聲譽及信賴感。

事實上,筆者過去在參與理財健診個案時,常會碰到以下的共同現象,多數理財顧問所提供的建議,似乎並沒有仔細地幫有問題的民眾,從更高的理財角度看問題,而只是不斷地做「投顧老師」般的投資建議。

但是筆者認為,假設是屬於理財這一層高度的問題,便不能用單純低層次的投資工具或手段來解決。例如許多人明明已經入不敷出了,卻有理專建議他們買了許多「低保障卻高保費的保險」,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強迫儲蓄」。

要不就是鼓勵手邊完全沒有頭期款的社會新鮮人,透過高額貸款(一般房貸+信用貸款)的方式,讓他們「一圓購屋夢」;再不然則是鼓勵投資人大幅加碼投資,讓這些升斗小民信以為真:只要持續投資,完全不要賣,未來的個人及家庭理財目標,就一定可以準確無誤地達成...。

沒錯,儲蓄及投資都是達到財務目標的重要過程及手段,但是這些案例似乎應該分幾個層次來看。舉例來說,假設支出高於收入,個人首先要做的應該是開源、節流,而不是更積極的投資或信用擴張。

特別以時下月薪不過兩萬初頭的社會新鮮人為例,在支出已經省無可省之下,他該做的應該是努力投資自己,或是多找一份工作,多一份薪水。至於「是否一定要馬上進行投資」,似乎不如「增加收入」那般務實可行。

固然,及早投資才能善用時間複利的加乘效果,達到快速累積財富的目標。但是,時間僅僅是累積財富的變數之一,但並非全部。而在正式投資之前,累積相關知識及經驗也相對重要。

事實上,對於沒有餘錢投資的年輕人來說,這段期間依然可以「有所做為」,例如多多投資自己並累積專業,因為從收入增加的角度來說,也是創造出較高投資報酬率的方法之一。

就算年輕人對投資有濃厚興趣,也一樣能用閒暇時,累積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操作技巧,做為日後真正有餘錢投資時的雄厚實力。因為在投資的時間長河裡,穩定獲利要比「時時財富歸零」要重要得多。

其次,將已經有限的金錢,用在「比較利益」不高的工具或標的上,或是極度擴張個人信用,結果可能不是夢想的提早達成,反倒會為自己及家庭帶來極大的風險。

因為越是在資金不多的前提下,投資越是容易變成「想要一夕致富」式的「翻本」做法。接著,投資判斷可能會失去準頭,或是因為投資工具的風險太高,在一個空頭大浪的侵襲下,全數財富變化無烏有。

再者,就算是要投資,也一樣有類似中醫裡「對症下藥」的區別,而不是每一個人在任何一段時間,都可以投資同樣的投資工具或標的。假設理財顧問真的有參照個人的風險屬性做規劃,或許過往層出不窮的投資糾紛也不致於發生。

最後,清楚的目標是理財過程中的指引明燈,但是,無論從財務安全、各目標優先及重要順序的角度來看,不是每一個人的所有目標,都「應該」或「馬上」要達成的。

一位稱職的理財顧問,是可以幫助一般大眾從眾多理財目標中,排列出重要性順序的專家,而不是跟著理財大眾的想法起舞。例如當許多年輕人,都把置產當重要目標時,負責任的理財顧問或許應該提醒他:優先該做的是提升個人在職場的競爭力,而不一定是以購屋為首要目標;又例如對現有工作不感興趣,或是現行收入過低的人來說,積極尋求轉業或兼職,也比馬上擁有一個窩要來得重要。

筆者認為,投資理財是每個人這輩子相當重要的功課,但是相對地,唯有用對方法,功課才能做得快又好。期待每一位理財大眾在為錢所苦,總覺得財富不多之際,或許可以坐下來仔細思索一下:並非所有的理財問題,單單靠投資一招就可以全數解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