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2009-06-04 02:56
英國《經濟學人》指出,在全球經濟復甦的樂觀憧憬下,近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高,直逼每桶七○美元大關。然而,部份經濟學家擔憂,全球經濟大病初癒,油價反彈過猛,恐傷害初生的嫩芽,不利全球經濟復甦。

過去三個月,國際油價自每桶約卅五美元飆漲近一倍。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輕原油七月期貨,三日早盤雖小跌○.七九美元,至每桶六七.七六美元,但仍維持高檔震盪,隨時可能突破每桶七○美元心理關卡。

分析師指出,最近國際油價牛氣沖天,除反映美國、日本和歐洲經濟下滑減緩,中國經濟持續擴張,投資人對全球經濟復甦信心大增外,美元走貶、通膨隱憂和市場投機炒作等,也是主要推手。

《經濟學人》稱,中國、印度和巴西的經濟已快速復甦,由於這些新興經濟體對原油等能源需求強勁,對國際油價具有一定支撐效果。長期而言,因供給未見提升,油價飆上每桶一百美元的噩夢,恐再次上演。

去年七月,油價曾創下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的歷史天價,高油價總伴隨著通膨幽靈,衣食住行無一不漲,最終重創總體經濟。有些專家擔心,高油價可能導致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九年兩次石油危機後的停滯性通膨再現。

不過,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和經濟學家賈利(Jordi Gali)去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高油價並不一定造成停滯性通膨。一九九九年和二○○二年兩次油價狂升時,美國的通膨率、失業率和工業生產受油價影響的程度,都不若七○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

部分解釋是,七○年代停滯性通膨的背後因素,除了石油危機之外,政府施政錯誤也難脫其咎。另有經濟學家認為,與七○年代相比,當時歐洲和美國的工資較不受保障(或許係因工會力量變弱),企業較易因應高油價也有關係。

今日世界或許不需如過去般,畏懼高油價對總體經濟帶來傷害。但全球要自二戰以來最嚴峻的衰退中復甦,顯然需要適當的呵護與指引,復甦可能既緩慢又微弱。

最近「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決議不減產或是明智之舉。畢竟,油價上漲過猛,至少會動搖消費者信心、損害經濟復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