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卓怡君/專題報導

美元自2005年長期走貶,亞洲經濟成長率居全球之冠,刺激國際資金轉進亞洲新興市場,投信業者看好台灣、南韓、印度、中國相關市場基金潛力,建議透過區域型市場角度介入亞洲基金佈局,可有效分散單一市場波動的風險,報酬達10-20%可先行獲利了結。 

亞洲新興市場基金吸「睛」,績效表現優異,現階段多數基金經理人首選大中華區域型基金(包括台灣、香港、中國)、南韓基金、印度基金,但投資人除了懂得買外,更要懂得賣,落袋為安才算數。 

友邦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江常維總結最簡單的操作心法,她指出,新興市場7月至9月進入整理階段,但此波行情還未停歇,投資人可選在此時以「單筆」方式進場,靜待至明年1月出場;至於長線投資的定期定額,今年進場可以放三年,根據2003年至2004年當初從景氣低點反彈經驗,三年報酬率高達300%。 

江常維歸納單筆基金的操作基本法則,以單筆方式操作基金,一年通常有兩個波段可獲利,首先是年初,年初先進,等到3月就可出脫,五窮六絕之後,再來就是8、9月進場,放到年底12月左右出脫,一年就賺這兩波,建議報酬率在10%至20%就可先行獲利出場。 

在成熟歐美市場方面,友邦旗艦全球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莊志祥指出,由於美國ISM製造業已重回景氣擴張期的50之上,歷史經驗顯示,景氣循環產業如能源、原物料、科技及工業類股通常表現突出,以目前資金流入股市的情況更勝於2003年牛市起漲的波段,建議第四季美股可續抱,依舊維持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來參與景氣復甦行情。 

莊志祥表示,歐洲經濟復原力量持續增強,股價也具投資吸引力,根據歷史經驗,在全球領先指標自谷底回彈後,MSCI歐洲指數有九個月的表現將超越MSCI全球指數投資報酬。此外,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資料顯示,無論是共同基金或是英國退休基金的股票部位,自第一季起明顯高於債券投資部位,且增加股票投資比重的趨勢已然成形,透露出零售投資人與法人對歐股好轉的信心已明顯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