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整理】

 前貝爾斯登首席經濟學家摩沛司(David Malpass)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元持續走弱,可能危及美國經濟繁榮,若以歐元來衡量,美國人均GDP自2000年來跌幅高達25%,而德國卻能成長4%。 

 現任紐約研究機構Encima Global董事長摩沛司表示,如果你想知道為什麼本週美元直直落,而金價飆漲至新高,看看上週五的疲弱就業報告,以及七國集團(G7)於土耳其伊斯坦堡集會後的公報,即可窺知一二。哀悼匯率波動劇烈並不是為美元辯護的適當理由,失業率攀升至9.8%的新高,讓市場相信即便美元疲軟,寬鬆的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 

 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經理人葛羅斯(Bill Gross)日前接受CNBC訪問時,將現況做出了最佳的總結。被問及是否低利率將使美元走弱,葛羅斯回答道,「我認為這是政府計畫的一部分,一個國家走出沈重的債務負擔,方法之一就是讓貨幣貶值。」 

 就表面來看,美元貶值乍看之下可能還不錯,特別是對華爾街而言,黃金、石油、歐元和股票,將隨著美元貶值而上揚。高失業率讓聯準會(Fed)暫緩升息,手頭上有閒錢的人,則可購買非美元資產獲利。 

 投資人利用美元走低的時候進行交易已行之有年,減持美元部位,將資金投注於商品、外幣和國外股票市場,這就是第三世界資產分配的方式。 

 企業進行此類的交易,係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借入數十億美元,擴張海外事業。英鎊在1950和1960年代崩跌,大英帝國也隨之瓦解,那時唯有大舉借入英鎊,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才能維持成功。 

 部分支持美元貶值者相信,美國勞工成本將降低至國外的水準,如此一來就業機會可望回流至美國。然而,事實上資本流出高過於貿易流入,減少的工作數量,將大於便宜工資的工作,這也是我們應該從英國、卡特、1990年代的墨西哥,以及葉爾辛於1999年至任期結束的俄羅斯中記取的教訓。 

 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藉由貨幣貶值走向經濟繁榮,香港、中國、澳洲以及許多國家,運用穩定貨幣進行資本投資,創造工作機會。 

 1970和1980年代,美元兌日圓貶值幅度越大,日本在具附加價值製造業的勢力越龐大,因為日本利用貨幣貶值國家的資本,來提升生產力。目前中國也在進行相同的計畫,致使美國亟力敦促人民幣升值。 

 如果股價成長1倍,然美元價值縮水一半,華爾街以外的投資人究竟是贏家還是輸家?近10年來的市場狀況,則給予最佳的解答。標準普爾由2003年至2007年幾乎成長1倍,借錢投資的人因此致富,富裕的人變的更有錢,持有股票數量上升1倍。 

 同時,美元的價值較歐元或是其他更穩定貨幣,幾近腰斬,資本流出、工作機會減少,然租金、石油和食物價格漲幅超越薪資。 

 歐元相較於美元顯得相對穩定,美國人均GDP以歐元來計算,增幅不若德國,解決之道在於加強美國就業和財富,這包括穩定的貨幣、更具競爭力的稅務結構、抑制政府支出等,另一個方式就是歐巴馬政府應拒絕布希時代的美元貶值計畫,才能在利率回升之前,讓資本和就業機會增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Market 的頭像
    MrMarket

    MrMarket.Blog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