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4 工商時報 【陳穎芃】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菲爾普斯(Edmund Phelps)於金融時報撰文表示,凱因斯(Keynes)和新古典(Neoclassical)兩大經濟學派自古以來各自為陣,但兩派擁護者卻發展出不切實際的論點誤導大眾,使得各界面對經濟動盪時反被理論所蒙蔽。 

 凱因斯學派向來主張國家干預力,認為政府提出的經濟振興方案可有效治癒任何原因造成的經濟衰退。反觀新古典學派則主張經濟衰退無論規模大小皆屬市場隨機現象,並認為市場會自行調整回正常軌道,因而反對政府介入。 

 上述兩大經濟學理論至今走過百年歷史,但雙方人馬似乎也隨著時間演變,各自發展出結構鬆散的謬論。菲爾普斯認為,凱因斯學派擁護者提出的謬論在於,各種衰退都是因「協調不良」引起,例如不當預期導致需求不足。

 無可否認,預期心理和市場需求之間確實存在因果關係,例如許多業者在不景氣時通常會低估對手的降價幅度,而過度樂觀的預期心理通常導致商品和勞工需求不足,因此任何政府振興計畫在此時進場都能創造凱因斯效應。然而,如今全球企業在歷經一年多的經濟衰退後已不再樂觀,各國政府若持續提高市場需求將促使利率升高、資產價格滑落,如此一來失業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新古典學派擁護者則認為,即便經濟受到重創,但市場終有一天會恢復完全就業(total employment)的正常水平,意即就業市場不受任何需求波動影響。這類擁護者相信,即便消費者荷包縮水,市場機制會自動調降利率,等到各方投資陸續到位後,市場供需也將恢復平衡。 

 倘若企業投資減少、房市持續低迷,新古典學派擁護者也認為市場機制會造就匯率貶值,進而刺激出口額成長,到頭來市場依舊能恢復正常運作。菲爾普斯卻認為這些論點與現實不符。首先,開放經濟體制下的利率跌幅有限;再者,貨幣貶值雖然助長出口需求,卻對產出供應帶來負面影響,反而造成兩者相互抵消。 

 兩派人馬所持的謬論促使業界分析師相信,無論政府採納凱因斯學派提倡的振興計畫,或是新古典學派提倡的自由市場力量,景氣最終都能完全復甦。但菲爾普斯認為,各大銀行、企業及一般家庭的財務現況在在顯示經濟陷入長期的「結構性衰退」。雖然就業市場遲早會復甦,但復甦程度僅止於投資需求所及。政府持續推動經濟振興、大興基礎建設雖然創造就業,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龐大支出終究由納稅人買單,因此整體經濟能否回到高點仍充滿變數。 

 撇開兩派人士的誤導不談,菲爾普斯認為業界最大的誤解在於美國房市泡沫是銀行的不協調激勵措施所引起。業界普遍認為,銀行持續放款刺激建案大增,但建商成本也隨之增加,因而轉嫁到房價上,導致房價不斷攀升。然而,分析師卻忽略在此之前房價已連續4年上漲,於是低估房市泡沫的風險。 

 投機客預期心理間接助長房價飆高,而銀行也看好房價漲勢,於是大量提供房貸,以致房市泡沫最終瓦解。從這點來看,美國房市泡沫瓦解應是投機買賣造成,而非銀行的不當激勵措施。菲爾普斯認為,這波金融風暴最大啟示就是業界專家及決策者過度相信各派理論,反忽略經濟基本面,最終付出慘痛代價。(陳穎芃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