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2009.11.12 05:51 am 

世界銀行總裁佐力克11日表示,如果美國不能好好處理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問題,美元可能會失去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地位,未來15年內,人民幣有可能成為替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學者也認為,人民幣10年後就可能成為國際第三大貨幣,和美元、歐元鼎足而立。

 

在新加坡出席亞太經合會相關會議的佐力克(Robert Zoellick)說,美元當今地位是用了約200年的辛苦努力換來的,美國對此不應該「想當然爾」。

 

曾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佐力克認為,由於中國經濟成長趨勢和中國想讓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未來15年內,人民幣有可能成為替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對於一些國家想讓儲備貨幣多元化,他說,這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為實現全球經濟平衡成長所做出的努力之一。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目前美元占各國央行外匯存底的比率約為62%,創下歷史新低,而歐元和日元的比率則有所上升。

 

另外,佐力克也認為,隨著亞洲經濟溫和復甦,亞洲各國央行應考慮緊縮貨幣政策,防止銀根過剩引發的資產價格泡沫化。他警告,亞太一些經濟體已浮現資產價格泡沫風險。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助理研究員艾肯格林10日也在北京指出,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元仍將是國際主要儲備貨幣。但在2020年之後,人民幣可能繼美元、歐元之後,成為國際第三大貨幣。

 

艾肯格林在北京舉行的一項研討會指出,雖然美元衰落貶值,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仍將是最主要的國際貨幣。美元不會被歐元、日元所取代,因為歐洲和日本各自都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

 

他說,「中國的人民幣變成國際貨幣至少還需要10年」,2020年就是中國政府一系列目標實現之年。中國要把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更多金融工具和產品,以及人民幣可兌換,中方都要作出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0日也發表報告,認為過度依賴美元本身就是風險,如果全球貨幣能夠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的體系,以風險分散角度來說,符合美國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