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09 工商時報 【記者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時報周一報導,歐美政府愈演愈烈的債務危機,顯然並未擴散到亞洲,顯示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國家債務負擔相對較輕,不足為憂,同時也代表亞洲的經濟基本面相對較強,所謂的經濟強權已從傳統西方世界轉移到東方。

 債台高築的希臘是否會開口請求國際紓困?預算赤字屢創新高的美國還能撐多久?正當經濟學家追問這些問題之際,中國正逐步償還它所剩不多的外債。

 即便是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等飽受全球衰退風暴衝擊的亞洲經濟體,受創程度也沒有歐美國家來得嚴重。歸根究柢,亞洲多國歷經1997年金融風暴的慘痛教訓後,近10年來在融資和政府支出上比西方國家保守謹慎許多。反觀西方在景氣好時大肆舉債擴張,景氣衰退時還須拚命借錢以提振經濟。

 投資人和經濟學家都擔心,歐美若長期籠罩在龐大國債陰影下,恐怕會傷其經濟元氣。多位經濟學家不諱言指出,西方國家財政赤字問題拖得愈久,亞洲就崛起得愈快,影響力也日深。

 比起希臘和葡萄牙等近來債信嚴重拉警報的歐洲國家,印度和日本政府的負債問題也不遑多讓,但相形之下,投資人不太擔心亞洲國家的違約風險。

 以印度來說,政府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近80%,當中9成以上屬國內公債,其餘債務債權人多為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並無立即還款的壓力。中國方面正逐步清償外債,以中國擁有逾2兆美元的外匯存底實力,要償還為數不多的外債綽綽有餘。

 部分亞洲小國去年雖深陷財務困境,但主要還是歸咎於政局緊張而非經濟因素作祟。與希臘一樣仰賴外債的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因與國內叛亂份子對峙嚇跑外資,2008年底政府財政陷於枯竭窘境。泰國與斐濟群島也因民間動亂,去年遭調降主權債信評等。

 儘管目前看來,亞洲地區似無爆發主權債信風暴的風險,但經濟學家還是提醒投資人與決策者,慎防部分國家赤字高漲的潛在危機。像印度財政赤字愈滾愈大,企業與消費者借貸的難度和成本因而增加,恐削弱其經濟成長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