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歐洲大學(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教授柯瑟第(Giancarlo Corsetti)與普林斯頓大學歷史與國際事務教授詹姆斯(Harold James),周二聯名在金融時報投書指出,如同所有悲劇,現今的希臘危機源起於古早的事件與決策。尤其是歐洲以往對於貨幣及財政管理的兩項缺失,如今形將危及歐洲的穩定。他們表示,這兩項缺失並非致命性,惟仍需加以矯正。

 第一項缺失是沒有機制可以解決蔓延整個歐洲市場的金融危機。歐洲共同貨幣的創始元老十分明白這個問題。1978年設立歐洲貨幣體系(EMS)做為固定匯率機制的協議,曾言明2年之後要設立歐洲貨幣基金(EMF)。

 EMF所設定的角色類似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布列敦森林協定創設的國際固定匯率機制失靈時所發揮的功效。值得一提的是,EMF允許遭受危機襲擊的國家取用其資源,還有一點類似IMF的是,它有權設定各國的正式政策條件。當年EMF未能實現,現在才又被提出來討論。

 第二個古老缺陷在磋商1985年單一歐洲法案(Single European Act)時即已浮現,該法案奠定後來貨幣聯盟的基礎。當時,希臘便面臨龐大的財政與償債問題,他們很害怕會被強迫與IMF進行嚴苛的協商。

 由於該法案要求全體歐洲共同體(EC)會員國無異議通過,希臘便利用自身的投票權,從歐洲共同體取得幾乎沒有條件的17.5億歐洲貨幣單位(Ecu)緊急貸款。換句話說,儘管歐洲單一貨幣的基礎協議規定財政穩定和不得援助的原則,但政治運作時常導致網開一面,因為各國同意的法規有其極限。所以,雖然大家已經遺忘要設立EMF的事,現在各國或許想要提出一個非正式架構來便宜行事。

 歐洲貨幣整合的基礎觀念是,對赤字與債務金額採取量化規定,外加監督,便可有效預防未來的問題。這種方法在早期即受到批評,原因正是法規有不足之處,而且沒有機構性的條款可以因應系統性危機和危機蔓延。

 即使法規完備(但顯然不是),也無法解決一個財政強健的國家突然遭到大型銀行倒閉這類事件的衝擊(或者是一個大型產業崩潰,或是房市泡沫破滅)。例如,愛爾蘭原本財政強健,但金融危機突然爆發,雖然該國仍符合穩定與成長協定的規定,但仍需要大幅修補其財政。

 當危機發生時,很可能只能透過高階與政治磋商加以解決。無可避免讓人產生有人佔到便宜的印象,而這種觀感在債權國與債務國都留下深刻的怨恨。

 IMF援助有兩個優點:第一,它們遵守既定的程序,因此比較不可能產生道德風險,也不會令人臆測單一國家不負責任的舉動可能引發國際援救行動。 

 第二,向IMF求援的好處在於它們可以紓解援救行動的部份政治壓力。例如,90年代中期,美國若是援助墨西哥會令人回想起美國百年來干預墨國的歷史。70年代中期,義大利需要國際援助,原本可以跟德國磋商,但德國希望IMF介入。透過IMF進行多邊協商,可以化解歷史恩怨造成的政治壓力。 

 反之,IMF援助的缺點在於大家可能覺得歐洲無力處理自家的問題;IMF的行動或許來得太遲,因而花費的代價更大;IMF介入可能造成市場反感,以致信用評等被降級。 

 作者們認為,歐洲央行無法替代EMF,因為該央行無法授信給各國政府,而且政治獨立的央行不宜設定政策條件。唯有明確負擔政治責任的機構可以肩負這種任務。 

 就長期來說,歐洲需要類似EMF的組織,以平靜地協商援助作業而不致引發政治激動情緒。這種機構的研擬需要時間,但對既有的歐洲機構是一大補強措施,甚或可與IMF相輔相成。但在短期,歐洲或許需要求助於IMF。(蕭美惠整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