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0-03-23 10:20:34 

中國基金業近來出現最大「自購潮」,包括易方達等在內的 8 家基金公司在短短 4 個月內,動用超過 12 億元 (人民幣,下同) 資金自購旗下基金,並將絕大部分投入股票方向基金。分析認為,基金大規模入市,往往是大市上升的訊號。

香港《大公報》報導,據統計,自去年 12 月至今年 3 月,易方達、廣發、華夏、大成等 8 家基金公司共動用 12.58 億元投資自家基金,並有近 11 億元投入股票方向基金。其中,易方達今年自購旗下基金已達 7.5 億元,而到目前,其自購基金的市值總額已接近 13 億元,自購接近「滿倉」。此次「自購潮」無論是在資金規模還是出手的密集程度上,都堪稱基金業的歷史之最。

其實,自 2007 年以來,基金公司共出現過 3 次「自購潮」。第一次發生在 2007 年,當時滬綜指正在 6000 點附近,主要的自購對象是債券型基金。數據顯示,在當年的 10 月 12 日至 11 月 19 日之間,基金公司自購債券基金超過 5 億元。其中,南方、博時、華夏、工銀瑞信等大公司均大手筆自購。

隨後在 2007 年 10 月至 2008 年 2 月,滬綜指處於 4500 點以上,基金公司自購債券基金熱度仍然不減,除 2007 年 12 月債券型基金自購量僅 3000 萬元,其餘月份債券型基金自購量均高於 1.9 億元。

第二次自購潮出現在 2009 年 8 月 24 日至 9 月 25 日期間。當時,超過 10 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包括華夏、華安、南方等大型基金公司,自購總額達 5.02 億元,除了華寶興業申購少量債券基金實施自購激勵外,其餘公司均選擇偏股型基金。相比之下,在 2008 年 8 月至 2009年初股指築底時,基金公司單月自購偏股型基金的總額一般不超過 5000 萬元。

透過對自 2007 年至今的數據比對,華夏與易方達可稱得上基金自購大軍的「旗手」,善於把握投資時點、熱點。以易方達基金為例,該基金公司在去年以前均以投資封閉式基金為主,沒有涉及開放式基金。而該公司在去年 1 月 7 日公告指出,自購旗下易方達上證 50 指數基金。當時滬綜指正處於 2000 點以下,正是本輪牛市起點。此後滬綜指單邊上漲,易方達基金在去年 10 月 20 日贖回易方達上證 50 指數基金,滬綜指已漲至 3000 點附近,漲幅超 50% 。

而華夏基金最成功的一次抄底是在 2008 年年初自購旗下債券基金。該公司於 2008 年 2 月 22 日公告指出,自購旗下華夏希望 A 債券基金 1 億元,而債券市場在當年強勁上漲,在股票基金淨值大幅下跌的同時,債券基金整體出現正收益。

此外,華夏基金不僅自購選時精確,挑基金也很有眼光。 2007 年 1 月 15 日,其分別自購旗下華夏大盤和華夏回報,自購金額分別為 500 萬元和 1000 萬元,這 2 支隻基金均為華夏基金公司旗艦基金。根據天相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上周五,這 2 支基金自其自購以來,淨值已分別上漲 312.37% 、 104.62% 。並且,就在華夏基金自購後不久,這 2 隻基金暫停申購並且至今仍未再申購。

分析認為,「自購潮」再現並非空穴來風,從以往經驗來看,基金每次扎堆自購總能踏準節奏,一定程度上說明基金公司看好未來市場。

某大規模基金公司的基金營銷總監表示,如此大規模的自購行動,應該能夠體現出公司對後市的樂觀。就目前的市場,短期來看, 3000 點可能不是底,但是長期肯定是底部。同時,目前基金公司的固有資金投資範圍也比較小,投資自家股基也的確能提高固有資金使用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