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3 旺報 【記者宋秉忠/採訪 湯文璇/整理】《台商周報》人民幣升值 避險五大策略

皇冠企業集團董事長江永雄指出,以「兩頭在外」為主的產業,在新一波的人民幣升值衝擊下,可能有半數台商會面臨關廠命運。

 人民幣升值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台灣在80年代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到24元時,進出口商一片愁雲慘霧,後來許多台商靠著轉移生產基地,在大陸另創事業新局。如今人民幣再度面臨升值的巨大壓力,這次台商要如何找到「生意的出口」呢?綜合專家和台商的意見,共有五項策略可以因應。

 皇冠企業集團董事長江永雄感嘆,近三年來,從出口退稅被取消、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企所稅課稅、金融海嘯、最低工資調漲等等壞消息不斷籠罩在大陸台商頭上。「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將成為壓垮出口型台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台商的憂心,從4月13日,國台辦與東莞台商協會舉辦「轉型與升級--台資企業品牌經驗研討會」時,現場人頭鑽動,就可以理解。江永雄說,去年10月在上海舉辦這類研討會時,大約只有100名台商出席,但這次在東莞舉行,出席台商卻超過400人。江永雄一演講完,剛下講台,就被一大群台商包圍,大家問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挑選內銷代理商?」

 工廠設在廣東中山的江永雄擔心,由於廣東一半以上的台商還是以「兩頭在外」的產業為主(原料海外採購、產品出口海外),在這一波人民幣升值聲中,可能有一半台商將面臨關廠命運。因此台商們都急於找到「出口轉內銷」的活路。

 人民幣看漲 台商前程四緊

 人民幣看漲,令台商「前程四緊」,時間緊、手頭緊、眉頭緊、腰帶緊,大家都搔頭苦思如何應對。

 素來有台商「張老師」之稱的袁明仁就警告說,在台接單、在陸生產,出口到國外的業者要注意,不要再心存僥倖之心,以為大陸官方會一直撐著人民幣,不讓它升值。其實只要中國找到有利的路徑,以及和美國官方彼此都有台階可下時,就是人民幣的升值日,而且指日可待。

 策略1 企業客戶各吸收一半

 袁明仁指出,做出口的產業百分之百肯定會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只是程度大小不同,據大陸財金專家的看法,大部份都判斷升值會在3到5%之間,如果在3%以內,一般企業無法承擔的成本都會轉嫁在客戶身上,目前所看到的是大部份台商都準備採取和客戶談判的策略,言明人民幣升值後,雙方各自吸收一半。所以升幅在3%以內,大部份的產業還維持得下去。

 人民幣升幅若在5到10%以上,大部份產業都吞不下去,但大陸官方不會受美方威脅一下升那麼多,要知道中國人最愛面子,一定要在自主的情況下升值,而美國總統歐巴馬也說過「人民幣升值,是你的主權。」給足中方面子,所以有了下台階,升值是免不了的事。

 策略2 從出口轉內銷

 十多年前就開始打大陸內銷市場的江永雄指出,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唯有做大陸內銷,收人民幣,才能避免匯損;他還呼籲兩岸政府趕快簽ECFA,讓台商可以免去關稅的負擔,以撐過這次人民幣升值的衝擊。

 證券分析師王萃強指出,根據大陸測試各產業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影響,如果人民幣升值1%,像家電、手機、汽車的行業利潤直接降低1%,但這些行業平均的淨利潤也只有3%至5%,升值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如果人民幣短期內升值3%,這些產業的利潤更會減三至五成,特別是議價空間比較低的中小企業,壓力會更大。其中紡織業能忍受人民幣升值的最高上限是3%。

 王萃強表示,台灣的磁磚業者幾乎在大陸都有設廠,他們號稱在大陸出口利潤有2%,有的其實只有1%,如果人民幣升值達1%,日用品陶瓷公司基本上有二分之一的出口業者會沒有利潤或虧損,情況可能會很慘。

 策略3 以創新永續經營

 袁明仁認為,產業必須改弦易轍,多研發創新產品才能永續經營,他碰到製鞋業、電池、手機、手提電腦等業者,都是建議他們:「要創新!創新!再創新!」

 他說,如果用降低成本來因應人民幣升值,材料勢必變差,可能毀損商譽。如果要把A牌50元報價,降到44元,不如改為開發新產品,以B牌新名稱重新報價,增加內容物的功能和時尚的外觀,這樣可以報價60元,甚到80元,這在商品目錄中無前價可尋,既維持商譽又有利可圖。

他舉例,例如生產陶瓷的USB線,以東方味的元素加進去設計,讓消費者無法抗拒它的魅力,就可以開啟陶瓷業的新生命。

 策略4 轉移生產基地

 一位金融業專家指出,台商在大陸應把外銷市場慢慢變為內需市場,不然將來人民幣「必須」升值時,沒有長遠打算的台商面臨的問題會更多。當前大陸已非廉價勞力市場,不久的將來,大陸的產業也會出走,到越南、柬埔寨、印度、非州等地,尋找下一個世界工廠,以降低成本,長遠看來,遷廠他處不失為明智之舉。

 分析師王萃強表示,以台商在大陸經營的情況來看,這兩年房地產增值,勞工成本不斷提升,原物料和各種營運成本的增加,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將壓縮台商在大陸的獲利空間。所以幾家台灣大廠明顯開始往內陸移轉。

 不過袁明仁看法不同,他說,「轉內需市場或者是到越南設廠避風險,其實效用不大。就像以前台灣面對紡織業301法案的壓力,碰到一次就轉一次,這樣會是根本之道嗎?面對它、克服它,才能永續經營。」

 策略5 財務操作避險

 台商最大的針織布廠負責人指出,人民幣升值一直是台商紡織業者心中最大的擔心。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全球訂單驟減,有段時間,大家反而比較少擔心升值的問題,直到去年10月,金融海嘯衝擊減弱,升值又成為最大隱憂,特別是2月過年後,升值的壓力愈來愈大。

 這家針織布廠貨款是以美元結算,因應人民幣升值,這家公司負責人指出,公司採取三項措施因應。一是由於人民幣還是非自由兌換貨幣,換人民幣還是要用美元,因此台北總公司財務部每天盯著新台幣對美元的盤價,當某一天美元匯價偏低時,公司就大舉買進,有時一天就買入300萬美元;二是進行外匯的避險操作,這方面大陸外商銀行有很多的選擇性商品,特別是匯豐銀行的商品優勢最強。

 第三就是分散客戶,該公司客戶有200多家,當美元對人民幣走貶時,公司就多做點歐洲客戶的生意,多收歐元。「不過如果是小企業,只有2、3家客戶,那就沒得選了。」這位老闆說。

 金融專家指出,有些台商為避險,現在已改用歐元報價,或用預購遠期外匯的方式來避險。如果台商的企業屬於強勢產業,可改美元為歐元報價,在人民幣升值時不影響出口,不過要看企業實力是否為對方所接受。

 這位金融專家也指出,台商要留在大陸發展最好採行「三角貿易政策」,在台灣設總部,大陸設廠、在經濟自由又民主的香港設公司,靈活操作外匯作業,這樣未來人民幣升值就免驚了。

 部分台商 受惠土地增值

 證券分析師王萃強指出,人民幣升值,不全然看壞,升值受益最大的是土地增值。台商在中國耕耘5年10年的公司很多,理論上來說,只要是早期用購買而非租用的廠房,它的資產價值至少漲二、三倍,所以人民幣升值有助於擁有資產的台商,很多電子業在人民幣升值的正負影響互相抵消下,還是有盈餘的。

 因應人民幣升值是台商早該做的功課,袁明仁表示,他看到一些科技業OEM的代工廠,沒能力和HP等大廠談判,轉而向下游廠施壓。這種做法短時間還曚混得過去,時間久了,就像豐田汽車一樣,省材料結果省出個大窟窿。以永續經營的眼光來思考因應策略,才是長遠之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