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09 / 03 / 21 星期六 11:50
從一般概念上看,保險主要用於抵禦個別風險。如果不乘飛機旅行,便不需要購買航空險;沒有車,便不需要加入車險。這些只是保險的狹隘概念。早在14世紀,這種防範個別風險的行為已經出現。意大利商人通過一紙合約,對海上運輸出現的颶風、海盜、沉船等意外事件帶來的財產損失進行保障。


  實際上,保險功能不僅用於防範可能出現的極端災難。廣義概念下,保險就是保障,是對太平盛世、康樂民生、安逸生活的保障。人類為了生存,在與天斗、與地斗、與自然災害鬥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以積累抵禦天災人禍的方法,這便是廣義概念保險。古往今來,中國人歷來注重未雨而綢繆,積累渡難關,從春秋時期的「耕三余一」到朱元璋的「廣積糧」,再到現代的「備戰備荒」無不體現風險意識和積累理念。

  對於一個國家,抵禦風險可以借助政府職能,動員人民齊心協力發展生產,加強儲備。對於一個家庭,不可能像國家那樣,以舉國之力應對災難。因為個人財力有限,勞動收入用於衣食住行後很難再建一套保障體系。比如人們不會為了抵禦水災在異地另購一套房子。於是廣義概念下防範不測的重任轉向狹義概念的商業保險。通過保險公司保一方平安,以一紙合約鎖定意外損失,變不測風雲為事先有知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理論上講,任何風險都無法確定,但風險的出現存在著內在規律。這便是保險業藉以開展業務的「大數法則」。以交通事故為例,駕車肇事無法預知,但加入保險可鎖定事故風險。比如100個人加入交通事故險,每人每年交500元,一年中只有一起事故發生,簡單推算事故受害者的理論賠償額最高可達5萬元。支出500元,出了事故獲賠數萬元,對投保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於是以小量資金加入商業保險,成了現代人保障生活祥和平穩的基本手段之一。

  眾所周知,財富積累過程中人們需要採用金字塔模式,必須在底部即基礎部分放置保險產品。如果沒有得體的保險,財產再多,都可能毀於一旦。比如一套裝修精美,面積達150平方米的房子,看似價值好幾十乃至上百萬,可是沒有保險,如果失火,頃刻便灰飛煙滅,說消失便消失。若有保險,情況則截然不同。尤其是財產保險,可以補償全部保額損失。從唯物主義角度看,不測風雲是人生一個組成部分,誰也無法抗拒。每當遇險,不但使人心靈和身體受到巨大創傷,還將折損財富,因此保險和財富的關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有人會說,已經存了足夠的錢,不需要保險。誠然,財力雄厚,積累殷實是抵禦風險的最佳保證,但完全借助個人能力抵禦不測非常浪費。其一,人說兵來將擋,水來土屯。一紙保險合約可以鎖定的責任,何必動用巨額資金。把巨額資金放置在一邊等待風雲變化,無異於守株待兔,不但愚蠢,更有悖財富管理。其二,以小額支出購買保險給更多財富保駕護航,一旦出現風險,保險公司承擔支付義務,主要財產則秋毫無犯。其三,很多風險對財產殺傷力很大,屬多數人無力承擔之重。勉強承擔者,災難過後便一貧如洗,何故堅持自保,不借助外力?再者,不少保險產品本身就是積累。在財力和年齡允許的前提下,以不降低即期生活水平為前提,利用商業養老保險,以小額保費日積月累,可給未來提供充足保障。遲暮之年躺在保險上,安心享受勞動成果,豈不快哉。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建立個人保障體系,就是為避免萬一設置保險基金。對於整個社會來說,保險基金指全社會後備基金體系,包括國家稅收、個人退休養老、健康醫療保險金的交款。對於個人,保險基金就是應急資金和保險支出。其中應急資金應該秉持個人財產金字塔所描述的概念,最少放置相當家庭三個月支出的現金或流動性極強的等值金融資產,用於支付按揭、水電煤氣、日常吃飯穿衣。除此之外,個人保障基金便是保險合約。投資理財過程中,必須培養保險意識,依賴保險公司鞏固財富基礎。另外,加入保險後,如果沒有逢凶遇難,萬萬不能有吃虧的感覺。怕吃虧而不買保險貽害萬千,難道為了賠償,甘願以身試險不成?難道保險的初衷不是為了平平安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