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16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去年11月資金瘋狂湧進類貨幣型基金,但今年5月底規模首度出現下滑,6月持續減少,整體規模從4月底的1.18兆元,下降到6月底的1.06兆元,顯示已有1,200億元短期停泊的資金,將尋找新去處,據指出,這些資金可能已轉往股市及房市。

 以投資國內的股票型基金來看,2個月來,規模從4月底的2,900億元,增加到6月底的3,161億元,增加261億元。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規模,也從4月底的616億元成長到660億元,增加了44億元。

 第一銀行副總經理鄭美玲說,定期定額基金成為民眾最愛,4月在一銀定期定額的筆數增加1.2萬筆、5月更增加1.5萬筆、6月成長2.3萬筆,現在總扣款筆數已有23.3萬筆。老行庫主管則說,類貨幣型基金絕大部分是法人機構或公司拿來當作資金短期停泊,近期贖回,則多是直接前進股市或房地產。

 去年11月起類貨幣型基金爆紅,讓類貨幣型基金紛紛暫時關上大門,停止申購或額度控管,不過,在全球股市出現好轉跡象,類貨幣型基金已陸續重新開放,銀行端的類貨幣型基金銷售情形則趨於緩和。

 去年10月底,類貨幣型基金規模達6,842億元,之後規模攀升,4月到頂峰的1.18兆元,5月降溫,預計本月規模就將跌破1兆元關卡。

 之前曾暫停新申購的景順債券基金、寶來得寶基金、安泰ING系列國內類貨幣型基金等基金,也陸續重新開放受理新申購,額度控管的類貨幣型基金,如復華債券等基金,也已陸續取消額度控管,類貨幣型基金熱潮已不再。

 其中,類貨幣型基金中的定存陸續到期,績效開始下滑也是規模下降主因。因此,近期眾多投信也送件向金管會申請調降經理費用,以求降低費用,提高績效,金管會也同意,投信公司可將經理費設定彈性調整機制,即可視基金績效及市場狀況調性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