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黃欣/台北報導】2009.08.09 04:11 am

宏泰人壽董事長周國端昨(8)日說,外商壽險公司近年來逐步退出台灣市場,原因無他,除了金融海嘯的重創,更重要的是,台灣市場可說無利可圖。剩下的幾家外商壽險公司,大概不出半年到一年,最終也會全面撤退。

金管會8月起調降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1碼至3碼(1碼是0.25個百分點),保單預定利率由2.75%調降到2.25%,保費因而上漲。周國端昨天參加「2009國際龍獎IDA年會CEO論壇」時直指,長天期保單根本賣不出去,保險商品也缺乏市場競爭力。

周國端認為,利率不會永遠在低點,這時保險公司應該以長天期的傳統型保單為主。他建議監理單位不見得要限定預定利率只有2.25%,可以和業者協調取其中間值,讓長天期保險商品依然具有市場競爭力。

周國端說,1986年時,台灣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全面開放壽險市場。不過20多個年頭過去了,本應具有「制度制訂者」優勢的外商壽險,非但沒有成功經營,最終甚至選擇退出台灣市場,這也表示一味追求國際接軌,也不見得走得通。

周國端表示,由於華人的社會福利制度與歐美不同,這時再談國際化已不通,兩岸應該攜手合作,開拓專屬於華人的壽險市場,設計真正適合華人的壽險商品。

他指出,從2002年到2008年,壽險業的總資產年複合成長率14.73%,但因會計計算方式轉變,壽險業的整體資產起伏劇烈。從原本的2,600多億元,一夕間暴增為5,000多億元,34號公報實施後,甚至降到2,000多億元以下,等同原本增加的資產全都歸零。

周國端指出,目前國內的利率來到了歷史最低點,保險業的操作也由長轉而趨短,這時傳統商品預定利率若又下修,豈不逼得壽險公司轉而操作利變年金或是短期儲蓄險,反而和壽險業長期資產管理者的角色背道而馳,也讓保險業處於「沒有商品可推」的尷尬境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