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理財網 2009/09/01【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

三招防騙

要試算各種投資報酬率盈虧
避免拿到山寨版投資建議書

不要讓銷售人員代客操作

投資型保單近幾年成為市場主流商品,衍生的保險糾紛也愈來愈多。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的「貪心」,使出各種招攬花招,加上消費者對投資型保單未充分了解便投保,是近幾年糾紛層出不窮的兩大原因。

「你放100萬元,只要投資報酬率10%,明年就變110萬元。」保險業務員或理專在銷售投資型保單時,往往讓民眾只聽到「獲利」,卻忽略「虧損」風險。

事實上,保險公司規定保險業務員推薦投資型保單時必須列印投資建議書,上面會試算各種投資報酬率盈虧,而且「有正就有負」,若試算報酬率5%,隔壁一列就是負5%的試算值。

但幾乎沒有保險業務員會主動提醒消費者看負報酬試算值,消費者也很少自己注意保單內容。

市場上還常出現山寨版的投資建議書,即業務員未依公司規定的軟體試算投資建議書,而是自行列印只有「正報酬率」的試算列,不提供「負報酬率」的試算,刻意讓民眾忽視投資風險。

英國保誠人壽資深協理沈堯土皆說,民眾如果要預防拿到的是山寨版投資建議書,可以檢查文書上是否有保單備查字號及保險公司本身的備查字號,並可打電話到保險公司確認該文件是否為公司版文件。

投資型保單另一種常見糾紛是「銷售人員代客操作」。

有些民眾對投資較無概念、或無暇管理投資,因而委託保險業務員或理專代為挑選或買賣投資型保單連結標的,一旦虧損,雙方對簿公堂時,消費者想舉證投資交易都是由銷售人員代操並不容易。

保險業者強調,保險業務員或理專給的資訊充其量只能當成「建議」,絕非「明牌」,消費者做投資決定前,一定要先想後果。

投資型保單的收費結構也常惹出爭議。主要是投資型保單收費標準,會依每家保險公司設計而不同,過去最常見的爭端是很多人投保一年後,才發現第一年的保費都被拿去繳相關費用,根本沒有投入投資帳戶;但2007年9月起,投資型保單費用率平準化,即費用率至少必須分五年攤收,不能集中在首年收取。

如果消費者對於投資型保單的費用收取有疑問,最好透過保單條款、保險公司服務網站或客服電話進一步了解細節,特別是投資型保單收取的相關費用,在收取後原則上都不會再退還,消費者投保前最好先了解相關費用結構,以免事後反悔卻討不回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