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專題報導】2009.10.19 03:57 am 

投資型保單課稅爭議擾攘不休,壽險業者與賦稅機關始終無法打破認知上的差異,雙方深陷雞同鴨講局面,這場稅賦大戰,將牽動台灣會不會引爆另一波外商壽險公司「出走潮」。 

財政部根據賦改會建議,打算從明年開始對投資型保單課稅。距今只剩一個多月時間,美國商會日前跳出來反對投資型保單課稅;歐洲商會也與行政院高層約見會面,外商壽險業者爭取「翻盤」機會。 

投資信心受打擊 

外商保險業者主張,課稅影響民眾權益至鉅,主管機關若不思修法正途,貿然以行政命令便宜行事,將會嚴重打擊外商投資信心,未來不排除撤離台灣。 

近一年來,包括ING、全球以及AIG等國際保險集團都相繼退出台灣壽險市場。外商壽險集團在台家數所剩不多,其中又多以投資型保單作為商品主力,賦稅機關擬予課稅,成了威脅業者生存的「地雷」。 

投資型保單在2007年達到高峰,當年賣出4,600多億元,去年遇上金融海嘯,全年銷售量下滑到2,992億元,今年前八月累計賣出上千億元。 

「『投資型保單』名字取得不好」壽險公會秘書長洪燦楠說,它只是「uni-link」,也就是聯結到不同的資金運用方式。當初如果翻譯成「聯結型保單」,今天就不致誤解那麼深。 

認係保險非投資 

投資型保單龍頭--安聯人壽總經理江孟哲為了反對課稅,都快「說破嘴了」。他表示,安聯集團有心在台灣永續經營,但貿然課稅對業界、經濟以及保戶,都有很不好的影響。台灣社會正處於人口快速老化階段,每個人都要為自己作好退休準備。 

不當的保險課稅政策,一旦引發其他社會問題,代價不小,且業者初估,只有少數人會被課到稅,政府實質稅收有限;尤其遺產稅已降至10%,為了節稅去買投資型保單的人已很少。 

常在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慶源也加入反對課稅的行列。他直指最大觀念謬誤是:賦稅機關以為投資型保單是「投資」,其實是「保險」。 

黃慶源分析,投資型保單與傳統壽險唯一差別,就是將保費投資風險由保戶承擔。傳統保單由保險公司決定資金如何運用,投資型保單由保戶選擇投資標的,基本上,都是保戶的錢,透過投資一直「滾」,支持未來的死亡等給付。 

本土壽險公司同樣對課稅制度設計有疑慮。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就發現,如果要保人與受益人不同時,將有重複課稅之虞。 

拒絕被剝兩層皮 

國泰人壽協理林昭廷指出,很多人買投資型保單,受益人是子女。像有年金給付的投資型保單,要保人(出錢者)與受益人(領錢者)不同時,領錢的人會被視為接受要保人的贈與;且若受益人已成年,這筆錢又會變成他的個人基本所得,須納入最低稅負制計稅,一筆錢「被剝二層皮」。 

外國商會組織調查,歐美及東南亞等主要國家投資型保單幾乎都沒有課稅;各國對傳統型壽險及投資型保單的稅賦要求,也沒有採取兩套標準。一旦投資型保單要課稅,台灣將創下壽險保單「一國兩制」的不當先例。 

匯豐人壽總經理伍德力認為,保戶的錢若押在單一保險公司身上,一旦公司倒閉,可能理賠給付也跟著沒了;若買投資型保單,透過選擇多檔基金分散風險,情況則就不同了。 

美歐商會也抗爭 

財政部認為用行政命令解釋就可以課稅,黃慶源以及外商業者則皆堅持,「一定要修法才行」。一位外商主管分析,今天有那麼多外商來台投資,就是認為台灣是法治國家,投資型保單若不循立法程序就貿然課稅,擔心開了惡例,日後將引致更多糾紛。 

「我們吵不動了。」壽險公會跟賦稅機關溝通多時都鎩羽而歸,如今美國及歐洲商會接力爭取翻盤,近期向政府展開積極勸阻、遊說。投資型保單「稅或不稅」,正面臨決戰的最後一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