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3 工商時報 【吳瑞達】
 中國房地產價格飆漲,民生物資跟進走高,通膨壓力日益升高;而近期中國在政策上,一連串的對房市降溫動作,致吹得碩大無比的大泡泡,似乎已近臨界點,隨時可能爆破。 

 但若說這一波中國房市猛漲,是政策上主導使然,也說得通。 

 從去年11月起,中國對資金政策大幅放鬆,開始擴大信貸放款,也因此引發民眾對貨幣貶值的感應與恐慌,具有保值功能的不動產,成為市場重點投資標的。 

 中國政府在充分運用其龐大資金優勢,如在去年底,宣布投資4兆人民幣,投入基礎性公共工程建設,今年起,更陸續公布10多類產業振興方案,在全球經濟蕭條的預言疑慮中,大陸的內需投資,加上營造資金寬鬆氣氛,成功扭轉可能引爆的金融、經濟危機。 

 這樣的前提,也讓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政策上有意扶植、各地方政府與相關企業上下交征利下,大嘗甜頭,房地產價格高漲,政府稅收提昇,營建用地大幅上漲,擁有地目奇貨可居,地方政府透過土地標售,從中蒙利,稱得上是「共榮」結構。 

 據指出,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子李澤楷,旗下的公司在北京精華地段有塊寶地,養了近4年,地價呈倍數上漲後,今年成功轉手脫售,養地居奇,儲地不用,近期成中國整飭的重點。 

 稍早,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餘斌說,房地產業佔到中國GDP的6.6%及四分之一投資,直接相關產業達60項,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直接命脈。 

 中國政府對號稱「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大力扶持,藉以提振經濟使之不墜,是明智之舉,但任令無止境的漫天喊價,造成民眾購屋的負擔,民生物品趨步調高,也難免遭受社會問題紛來遝至,通貨膨脹隱現之苦。 

 而無休無止的房價飆漲,直接衝擊的是民眾的不爽,最近,在中國的一部連續劇「蝸居」,正是道盡時下中國年輕人,買不起自有住屋的苦悶,也是對中國房地產高漲的一項反諷。 

 所謂「燈不點不亮」,最近中國政府對房市的整頓措施,至少包括,購置第2套房子的抵押貸款,頭期款不低於40%,同時利率調漲至10%;土地閒置滿1年的,用地單位或個人要繳納20%的土地閒置費;兩年不開發的,政府可無償收回;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免徵期限,由2年恢復至5年;建商取得土地,分期繳付土地價款,不得超過1年;繳付頭期款,不得低於交易總領額的50%。 

 據統計,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中國經濟主要發展房地產現況,不少大樓、住屋的空屋率竟高達50%以上,現在政策開始抑制房價,未來大陸房地產少不了會進入一波肅殺期,還想貿然投入大陸房地產的投資人,恐怕要小心了。 

 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出現大波動,投資房地產業的大中型企業,都將受到難以估計的損失,更重要的是那些給房地產業巨量信貸的銀行,恐將陷入數以兆計的壞帳之中。 

 陰陽相生,物極必反。中國的宏觀調控常陷入「一放就亂,一亂就緊,一緊就死」的惡性循環中。要如何走出如此循環相生的宏觀調控胡同,恐怕也是中國領導人要再深思的另一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