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導》 2010年03月03日06:33

  核心提示:商業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餘額已達7.1萬億。以地方政府負債中85%來源於銀行信貸來粗略計算,當前地方政府負債餘額已超8.3萬億。決策層目前正緊急遏制地方政府非理性融資衝動,而政府債務違約風險或已出現。

  銀監會、央行等多部委聯合出手之下,如脫韁之勢的地方政府融資狂潮終於放緩了腳步。

  此時,2009年大規模“造殼”舉債的政府融資平臺身後,是一個累計超過8萬億的巨額負債包袱。而其中,銀行負債已高達7萬億左右。

  銀監會人士表示,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管控是2010年銀行業信貸監管的重中之重,可視為“一號檔”。

  而據商業銀行人士透露,1月下旬開始,監管層已口頭叫停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窗口指導之餘,當前銀監會正在大舉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一場深入基層的“平臺融資”風險排查即將全面鋪開。

  2010年1月19日,在國務院第四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把“儘快制定規範地方融資平臺的措施,防範潛在財政風險”列入今年宏觀政策方面重點抓好的工作之一。本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正在制定關於規範地方債務和融資管理問題的檔,目前這一檔正在徵求部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委的意見。

  儘管決策當局、監管部門尚未對如何規範各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達成統一共識,但地方政府平臺暫時被封已是不爭的事實。

  1. 全面排查地方融資

  如果風險來襲,2009年迅速膨脹的地方債務恐將首先對商業銀行帶來致命一擊。

  來自監管部門的內部調研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商業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貸款餘額已達7萬億左右。以地方政府負債中85%來源於銀行信貸來粗略計算,當前地方政府負債餘額已超過8萬億。

  7萬億左右的貸款占我國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39.97萬億的18%,商業銀行09年信貸擴張衝動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系統風險隱患。

  驚人的總量和積累速度,超過絕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2009年5月份,央行的統計數字當時指出,全國地方政府的負債超過5萬億。

  銀監會一位人士直言,如果“融資平臺”這塊出現問題,後果會“非常嚴重”,因為到時候,地方政府的財政擔保無效,人大出具的“擔保函”無效,銀行只能自己為償債風險買單。

  “很多地方政府,本身並不懂經濟運營,政府作為經濟主體的商業行為必須要注意。”某城商行高層表示。為突破融資障礙,各地政府都設立了一系列的專業投融資公司,以政府信用和土地出讓金為依託,承接銀行或信託資金,用於市政建設、發展當地經濟。

  “商業銀行多將其當成與政府合作的橋樑或空間,爭相進入。而缺乏經濟運營能力的地方政府往往將這些平臺發展成單純圈錢的工具,有些縣級平臺幾年來都不盈利,專案資金卻可以源源不斷。”上述城商行高層表示。

  “在經濟寬鬆的時候還好,一旦宏觀經濟形勢或者貨幣政策發生轉變,平臺公司的債務風險就會集中出現。

2010年信貸政策的轉變,對這些近萬家的平臺公司來說,已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銀監會已將監控融資平臺風險作為今年監管工作的首要重點。“對此,銀監會今年將進行風險的全面排查,融資平臺貸款風險是今年現場檢查工作的重中之重。”某地方銀監局現場檢查處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項風險管控內容還包括,落實風險分類、資產保全措施、抵押擔保和償債資金安排,提高對融資平臺新增貸款審查標準,嚴格准入,要求商業銀行建立中長期有效保全資產或處置不良資產的具體計畫。

  據其透露,目前,銀監會正在大舉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一場深入基層的平臺融資風險排查即將全面鋪開。

  事實上,銀監會是最早預測“融資平臺”風險的官方機構。

  某地方銀監局一位元人士告訴記者,早在去年1季度,銀監會由監管一部開始牽頭,首先從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入手,開展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調查,檢查結果令人大吃一驚。

  發現的問題包括,平臺融資貸款對各項貸款的占比過高;一些在建專案缺乏規定的程式和審批標準;項目資本金不到位,或資本金占比過低;政府城投公司多頭借貸,負債比例過高,等等。

  而縣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融資平臺風險尤為突出。

  “縣級平臺公司的風險比省級、地市、中央級平臺公司要高幾倍,”這位銀監局人士表示,調查發現,中、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融資50%左右依靠銀行信貸,而有的縣級平臺對銀行的債務比例高達90%,而貸款金額超過地方政府可支配財政收入,最高可達財政收入的二三倍。

  “這意味著,即使將當年全部財政收入全都拿來還款,也需要幾年的時間。”他說。

  來自監管部門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6月末,全國各省、區、直轄市合計設立8221家平臺公司,其中縣級平臺高達4907家。

  2. 遏制政府圈錢衝動

  去年上半年,銀監會將調查結果形成專題,上報國務院,得到中央決策高層的高度重視,隨後,國務院下文至有關部門及各省級政府負責人,以摸清風險、規範地方政府一些融資行為。

  很快,各家銀行紛紛要求分行提高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門檻。

  “去年下半年開始,總行不斷要求我們加強融資平臺風險管理,注意政府財務違約風險,對新增貸款嚴格深入標準。自去年年底開始,我們已經沒有做過一筆平臺融資貸款了。”一位國有商業銀行廣西某分行風險管理部門人士告訴記者。

  “按照總行規定的審批條件,我們對政府負債率的紅線要求是0.5,即貸款餘額不超過地方政府去年可支配財政收入的50%,防止過度授信。並且自去年底開始,我們要求對不直接產生收入效應的政府融資專案,完全不進入,例如公益性的市政建設、公用事業專案。”這位商業銀行人士透露。

決策當局的重拳陸續出手。

  2009年年末,有關部門專門下發了《關於堅決制止財政違規擔保向社會公眾集資行為的通知》,緊急叫停了地方財政為融資平臺違規擔保向社會公眾集資。

  雖然只是“老規新提”,但卻向市場釋放出強烈信號:官方正在緊急遏制地方政府非理性融資衝動,而政府債務違約風險或已出現。

  2010年初,銀監會再次要求,要“全面評估和有效防範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

  不只是上述廣西分行,記者從多家商業銀行人士處瞭解到,目前針對融資平臺的新增貸款在監管當局視窗指導之下“全面叫停”。

  一位國有銀行人士透露,即使是對國家4萬億投資確定的政府專案,目前的態度也是“保續建,停新建”。他還補充,保續建是指保證重點工程項目的續建,但對於不符合國家產能過剩控制、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續建項目,“我們寧可定金不要,也要退出。”

  上述地方銀監局現場檢查處人士則告訴記者,並不能說“叫停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至少目前為止我們也沒有接到銀監會的檔要求停貸,而是銀監會基於目前的現狀和風險的考慮,要求嚴格融資平臺的信貸准入門檻。

  項目資本金是掌握信貸門檻的關鍵。“首先看項目的合法性,其次看專案資本金的到位情況,資本金的比例是否符合規定,有沒有先於信貸資金投入,是否符合環保和國家產業政策,等等。”

  具體現場檢查工作中,銀監會將對該項貸款按項目逐個進行重新評審,包括相關手續是否完備,檢查擔保是否具有法律效應和可實現性。“對不符合規定的問題貸款責令限期整改,對有違規放貸行為,追究相關責任人,嚴肅查處。”這位監管人士指出。

  3. 地方融資欲“開正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撰文指出,地方高負債的治本之策在於“治存量、開前門、關後門、修圍牆”,在實行地方債務透明化的前提下,允許地方合理舉債。

  對於地方的融資需求,思路是“開正門”,即允許省級地方政府發債。

  經國務院同意後,可以在批准額度內由省級政府發行地方債,市縣政府不得發行,市縣政府如有發債需要,須在省級安排發行額度中進行統籌安排。

  對於經費補貼、財政專項收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事業單位,如供水、供暖、供氣等單位的發債問題,由有關部門研究具體管理辦法。計畫單列市的發債管理工作,視同省級政府管理。

  但有專家認為,讓地方政府直接發債“步子走得比較大”。“地方債實際上就相當於市政債了。”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劉煜輝表示,目前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水準還很不透明,難以衡量地方債的信用等級,債券市場也難以對地方債進行定價。此外,發行地方債後,地方政府的行為要受到嚴格控制,“在目前的體制下,很難做到”“發行省級地方債難度可能比較大,我們聽說的最新方案是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地方政府融資的門檻。”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而地方融資平臺負債的存量部分,將面臨著全面的清查和規範。

  近期,相關部委將在全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地方負債、融資平臺舉債全面的清理。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與政府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擔保、回購等信用支援形成的債務,都在這次清查之列。

  對於地方負債進行清查時,要採取分類核實的辦法:地方政府、經費補貼的事業單位負債情況;融資平臺公司因承擔公益性項目建設舉債,依靠財政性資金償還的債務,以及項目自身穩定收入並依靠自身償還的債務項目;融資平臺公司因承擔競爭性項目建設舉債。

  公益性無現金來源的涉及債務資金的在建項目,無疑是風險最大的一類。地方政府將在審核後通過財政預算資金、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多種管道,安排相關資金。

  “這次清理可能會使得一些地方融資平臺現在隱藏的問題提前暴露出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