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理財網 2009/11/18【聯合晚報╱台北訊】

近廿年的投資經驗,讓曾名義 (化名)對股票與基金都有一套專業看法,尤其是買基金,他認為真的是很好的「懶人投資法」,只要選好基金種類,然後決定大區域或是單一國家,最後再檢視該基金投資成分,大概就可決定標的,然後再以停利不停損的原則操作。

 

曾名義雖然在股市曾經擁有2、3千萬元的紙上富貴,但是股票總是風險高,因此有賺有套牢,帳很難算得清;基金卻是讓他不敗的投資,即使是日本基金一放就是10年,最後還是等到解套,而且獲利也有30%。

 

另外,定期定額更可分散風險,例如馬英九上任後,他就定期定額買國內股票型基金,後來雖然連環跌,但是他持續扣,攤平淨值後,今年3月就已解套。他說,買基金除非買到真的已經「玩完了」的市場,否則只要擺久,大概都可脫身。

 

曾名義表示,買基金首要就是挑選基金種類,是債券型還是股票型,其次決定區域或國家,然後再看該基金投資成分。通常他會決定資訊較易取得的國家,例如他在金融海嘯時,跳進去買韓國基金,原因是韓國離台灣近,資訊較無時差,而且韓國的經濟成長比台灣快,國民所得一定比台灣好上看2萬美元,股市鐵定不會太差。另外他還選擇大中華及台灣市場,都是既看好市場表現,也容易掌握資訊。

 

==============================================

 

因為坐擁股王「敦陽」,身價攀升到2、3千萬元的曾名義 (化名),因為錯過獲利了結的最佳時機,整個過程就是「一場紙上富貴」,彷彿像作夢一樣。有過這麼一場夢,讓他回到穩紮穩打從事理財大事的原則,買股與買基金同時並進,雖然沒有大富,但也有不錯的成績。

 

曾名義只是個上班族,唸的是理工科,大學時候唯一的理財經驗是媽媽出車禍住院,突然將家裡所有理財投資交到他手上,完全沒有投資概念的曾相義只好把錢拿去買單筆基金,後來連自己買的基金是債券型還是股票型基金都沒搞懂,有一天納悶股市飛漲,為何自己手上的基金毫無起色,後來才發現自己買的是債券型基金。所幸這個經驗很短暫,而他也只是以「少賺」結束第一場「處女投資課」。

 

畢業後開始工作,曾名義從定期定額買基金,有了之前的經驗,後來選的都是股票型基金,因為是定期定額,他不常去翻看資料,直到有一天發現股票已經從6千多點跌到4千多點,他才趕緊停扣,但也未賣掉,直到後來股市漲到1萬多點出脫時,轉手賺了一倍,他終於嚐到投資的甜頭。

 

曾名義的投資史,在民國85年那一年,因為當時還是女朋友(現在是老婆)的姐姐在未上市公司敦陽上班,公司為增資需求而請員工認股,曾相義就以25元一股買了30張,總共花了75萬元。沒想到後來敦陽陸續上櫃,竟然一路飆上了股王,股價飆到300多元,加上二、三年期配股配息,曾名義手上的敦陽價值達到2千多萬元。

 

曾名義當時也曾考慮變現,但是想想當時的房貸利率6%,讓他覺得還房貸很不划算,結果只小小結清了2、300萬元,讓老婆出國唸書,並換股買了一些威盛。

 

曾名義後來陸續又買了不少科技股,但是因為他的習慣都是買了就擺著,因此雖然部分獲利,但也不諱言不少至今仍套牢,有些還成了「水餃股」,甚至下市。倒是後來曾經買了網路遊戲股「網龍」,連自己都忘了,當時買80幾元,後來飆到200多元,他忽然想起自己好像有這張股票,趕緊賣出,讓他小賺60幾萬元。

 

這幾年曾名義仍偶爾會聽從朋友建議,再下手買股票,但大部分還是以定期定額基金為主。兩者相互搭配,既可偶爾小賺一筆,也可利用定期定額避開較高的風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Mark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